我国恢复高考已经30年,现行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,越来越多的省市已经和将要采用“平行志愿”模式,这有效地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博弈程度,降低了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,缓解了部分社会矛盾。但是,平行志愿模式将高考分数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,客观上将进一步强化中学的应试教育,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。
我国要建设创新性的社会,必须拥有创新性的人才,而研究型大学就承担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任。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,打破应试教育怪圈最有效的手段是在招生环节上发挥指挥棒作用,实施变革。
2003年,教育部开始授予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22所高校拥有占招生量5%的自主选拔录取“试点”权。当时大多数人都只是理解为高校降分录取少量“偏才”、“怪才”的途径,社会反响有限。2006年,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,教育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两校,在上海进行深化自主选拔录取“试验”,以完全自主招生预录取方式各招收300人。这一“破冰”式的事件,对上海的高考录取制度和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也传递到全国。两校的“试验”获得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同,2008年完全自主招生预录取的试验规模扩大到了500人。随着改革的推进,这一规模将进一步扩大。
目前高考录取模式正处于“双轨制”阶段,随着社会和高校对多元化录取方式的认同,我国《高等教育法》所明确的高校拥有的自主招生权,将更多的为研究型高校普遍采用。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轨迹,对照我国“计划经济”与“市场经济”双轨制的过渡历程,我个人认为我国的大学,至少是研究型类大学,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,一定会实现完全自主招生。
自主招生开始改变中学升学形态
上海交通大学在过去三年的实践中,完全打破了惟分数论的选拔方式,代之以“多元化综合评定”。例如:在完成冬令营笔试,决定进入“面试”的人选时,没有简单地以冬令营测试成绩统一划线,而是请专家对同学的冬令营测试成绩、特长、中学成绩、获奖情况、推荐意见等进行综合评判。面试中,专家也是根据面试表现、冬令营测试成绩、特长、中学成绩、获奖情况、推荐意见等进行综合打分。
三年来,由于参加“试验”的两校不再以单纯的考分作为录取标准,上海市重点中学的升学形态发生了部分改变,重点中学开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。两年前在我校面试方式预录取中,我们感觉到以小班方式上课的外国语学校学生,表现出了相对较好的应对能力。但现在,其它重点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也变得很好,说明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升学教育的形态有了改变。
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也向中学快速反馈了高校对基础教育的要求。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在外省市自主招生实行物理化学合卷,同时预告下一年在上海也将合卷,这反映高校对近年来部分中学和中学生为应付高考科目,越来越早分科和放弃物理等基础科目学习的忧虑。其它如媒体热炒的北京大学拒绝“不孝之子”,复旦大学选拔“通才”等等,都是名校透过招生向社会提出价值观诉求。
自主招生发展的趋势同样也改变了中学生的观念。上海中学是沪上名校,历来教学质量很高,该校学生对取得高考好成绩有相当的自信。2007年我校在自主招生面试预录取阶段仅确认录取到6名该校学生;但在2008年人数上升到31人,是前一年的5倍,反映出重点中学学生开始认同和理解自主招生。
获得自主招生预录取的同学,都提前体验到了多重选择的权利,他们或选择确认某校预录取、或多校择一、或决定放弃预录取参加高考等。自主招生给考生带来的是多项选择的自主权,不再是博弈和风险,从考生自主选择权益上讲也是受欢迎的发展方向。
参加自主招生应有针对性
研究型大学一般都是名校,都有自己的传统特色,选拔考生的条件各不相同,有的注重创新能力、有的注重厚重踏实、有的喜欢通才。这种多彩角色,提供给考生多样选择。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,选择心仪的高校报考,不应贪多,赶场子。
事实上,今年众多名校考试时间的安排也限制了中学生赶太多的“场”。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测试时间相同,都在1月1日,考生只能选择一所。类似的,复旦大学、中国科技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同在1月3日考试,也只能择一赴考。
考生应该对目标高校有充分认识,只有对报考的大学有认同感,才会在面试中脱颖而出。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是“饮水思源、爱国荣校”,如果事先对其含义有深刻了解,面试时会给专家留下好印象。
几乎所有名校都不会举办专门的辅导班,各种针对自主招生的培训班都是社会机构的商业行为,这种培训对多数名校的考试没有实质性帮助。考生在自主招生中的表现是高中学习阶段的真实展示,不可能靠短期突击增长。华东师大二附中是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预录取人数最多的中学,2008年进入上海交大本部的同学,80%是由自主招生和保送生等非传统高考途径进入的,这与该校一贯实行全覆盖的素质教育传统有直接关系。
考生平时对社会越关注,有自己的见解,就越能在面试环节从容应对。比如以“退休医生在社区为居民看病”为主题进行讨论,多数同学可能会在“为人民服务”、“发挥余热”、“建立和谐社区”等方面展开讨论。如果有同学提出“他是否还有行医资格?”、“看病是否需要执照?”、“有没有处方权?”等疑问,无疑会给面试专家留下思路开阔、看问题全面深刻等好印象。
总之,名校的自主招生会越来越成为高端考生入校的主要途径,只要在中学阶段真正落实了全面素质教育,参加自主招生会越来越自如。